特写
2022 年 2 月 25 日
《寒假作业》,由 iPhone 13 Pro Max 拍摄
创作者林嘉澍和潘天鸿分享使用 iPhone 13 Pro Max,iPad Pro 以及搭载 M1 Max 芯片的 16 英寸 MacBook Pro 创作贺岁短片的心得
庆祝农历新年的创意表达方式多种多样,知名影像创作者林嘉澍和潘天鸿选择了使用 iPhone 13 Pro Max 拍摄一部名为《寒假作业》的短片来呈现。他们和团队尝试挑战使用 iPhone、iPad、Mac 以及他们自己研发的 apps 和配件,在短时间内完成策划和脚本,并在两天内拍摄了超过 200 组镜头。随着短片上线,林嘉澍和潘天鸿重新审视了他们的联合创作过程。
“iPhone 虽然看起来是一个如此小巧、如此随处可见、如此不像电影机的影像记录工具,” 林嘉澍说道,“但它有远超意料的拍摄能力。” 潘天鸿补充说,“没想到现在的手机能够实现这种质感的画面。”
林嘉澍和潘天鸿花了很长时间探讨本次使用 iPhone 拍摄影片的主题。从故事情节开始,他们就意识到在这个民以食为天的国度,“吃” 可以成为完美的核心,最终决定围绕汤圆进行创作。在接下来的三周时间内,两人每天要进行数小时的视频连线,对着一份共享的 Numbers 表格,实时编写一个与汤圆有关的分镜脚本。思前想后,他们最终选择了寒假作业这件春节期间所有中国孩子最有共鸣、同时又非常个人的一个瞬间。
本以为前期准备得充分些,能让拍摄过程顺利一些,没想到两位创作者直接将短短两天的拍摄压力拉满。除了脚本里已经有的 186 个镜头,两位在现场继续加码,每天算下来拍摄超过 100 组镜头。最终结果就是他们不得不在大量素材中进行取舍以赶上进度。
“对比正常的 TVC 广告拍摄流程,后者一天能拍摄 30 组镜头已经算很快了。” 潘天鸿如是说,心中不免想起那些因为更换镜头和器材耗掉的时间,“也正是因为 iPhone 的体型相比常规电影机要小巧很多,控制起来也很便捷,调整构图或是做一些移动镜头,效率很高。”
除了拍摄效率,潘天鸿对于 iPhone 13 Pro Max 的全新摄像头和传感器组成的三摄系统同样印象深刻。具体来说,团队全面利用了超广角摄像头、电影效果模式以及微距视频来创造性地呈现他们的故事。
用潘天鸿自己的话来说,“微距视频带给我非常特殊的画面,超广角摄像头的宽广视野,极具冲击力的透视感,特别适合《寒假作业》略带夸张的风格。iPhone 的轻巧意味着我可以把镜头贴在桌面上,这样大大强化了纵深感,让桌面变得像是一望无垠的广袤大地一样,主角胖胖则像是这个世界里的巨人,非常有趣。”
利用电影效果模式,潘天鸿也为这支短片增加了叙事的维度 - 戏剧性。“电影效果模式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功能,我个人挺喜欢的。这个功能可以说是计算视频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例如我们在妈妈转头的时候尝试使用了电影效果模式,结果也可以看到,非常自然。” 潘天鸿说,“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在后期重新调整焦点的位置和虚化程度,这要是在三年前你和我说手机拍视频有这种可能性,而且效果还很自然,我是不会相信的。”
林嘉澍和潘天鸿的团队还自创了丰富的软硬件工具,让拍摄更加高效并愉悦。林嘉澍团队开发的 Protake app,不仅让摄影师可以控制所有想要控制的参数,包括焦点、白平衡、ISO、防抖强度、帧率、文件格式等;还提供了大量辅助工具,包括 HDR 波形图、斑马线、对焦峰值、九宫格、中心十字标、画幅辅助线等等,赋予摄影师完整的控制能力。他的团队还赶制出跟焦器硬件,蓝牙连接 iPhone 后可以进行焦点变换控制。
潘天鸿的影视飓风团队自研了一套支持 MagSafe 的 ND 滤镜,可以让两位导演通过迅速切换滤镜插片来控制 iPhone 的快门速度。通过这套系统,他们可以像控制电影机一样保持快门速度,遵循 180 度快门角度原则,实现如专业电影镜头般顺滑的动态模糊。他们还研发了一套有趣的高度模块化的双手持系统套件,可以在 10 秒内从手持模式变成肩扛。套件中也配备了供电系统,确保 iPhone 边充边用,在这次拍摄中也立下了汗马功劳。
林嘉澍说:“其他移动设备上,并没有这么完整的能力,也不给第三方 app 开放完整的接入能力。只有在 iPhone 上,才能实现全面的、完整的、随心所欲的控制。这对于专业的影像创作,非常重要。”
在拍摄过程中与 iPhone 通力合作的还有配备 M1 芯片的 iPad Pro 和搭载 M1 Max 芯片的 MacBook Pro。
除了撰写分镜脚本,12.9 英寸 iPad Pro 在本次创作过程中担当了重要的监看角色。通过现场放置的一台单独的路由器,所有拍摄用的三部 iPhone 13 Pro Max 都可以通过 iPad 进行监看。林嘉澍还利用了 Protake 内建的图传系统。该系统支持 4 台拍摄设备 (如 iPhone 或 iPad) 接入,每个拍摄设备又可以被 4 台监视设备监看,打造出一个 4x4 的监看矩阵。除了省掉大量、昂贵、沉重且需要额外供电的传统图传和监看设备外,Protake 的图传系统还能支持 HDR 现场调色方案、在监视器上进行跟焦或直接控制多机位同步录制等强大功能,而这次使用的监视器,全部都是 iPad。
“这大大降低了现场的沟通成本,” 潘天鸿说,“以前导演描述一个画面会非常费劲,但是这次不是这样,通过 Apple 产品之间的无缝协作,信息传递的效率相当高。所有人都能实时看到画面,灯光组可以快速规避穿帮,美术组也能迅速作出创意上的调整。”
MacBook Pro 搭载的 M1 Max 芯片为高强度的视频剪辑工作流带来前所未有的表现。
潘天鸿派出了影视飓风高级剪辑师卜婷在现场进行粗剪工作。潘天鸿介绍说,以前其实只有大的电影剧组才会配备现场剪辑,因为通常需要携带繁重的设备以及供电才能确保现场的工作流顺畅,而搭载 M1 Max 芯片的 16 寸 MacBook Pro 让一切变得简单。
“这次我们的现场剪辑只用了一台搭载 M1 Max 芯片的 16 英寸 MacBook Pro,就在片场如同砍瓜切菜一般完成了项目的粗剪,这是一种很神奇的体验。” 潘天鸿解释说,“三台 iPhone 13 Pro Max 的素材会轮流拷贝到剪辑师那里,我们往往是拍完一台,就已经能够去剪辑师那里看到上一台 iPhone 素材被剪好的结果。MacBook Pro 导出速度自然不必多说,非常迅捷。这让导出变成了一个小过程,而不再是一个大环节。”
在拾音方面,正片粗剪阶段使用的全部是 iPhone 内置麦克风收取的声音,人声收录非常清晰;花絮部分的声音则全部是用 iPhone 来录制的。
为这部短片注入灵魂的背景音乐是由林嘉澍的好朋友李衡操刀完成的。循着多年合作的默契,李衡在脚本阶段就和林嘉澍一起确定了基调和节奏,并选择大量打击乐元素来配合短片较快的节奏。最终李衡通过十年来已经彻底重塑了自己工作流程的 Apple 专业级音乐创作软件 Logic Pro 完成杜比全景声的混音制作。
回顾本次拍摄过程,两位导演自始至终对 iPhone 交付的素材充满信心,并称其为极佳的影像设备。他们还鼓励其他创作者们在下一个项目中认真考虑使用 iPhone 拍摄。
林嘉澍说,“我们曾经陷入了一个 ‘宏大主题’ 的思维定势里面,绕了很大一个弯子,最后回到 ‘记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这样一个简单、朴实、直奔主题的故事上面。”
对于想要拿起 iPhone 进行影像创作的人们,潘天鸿说,“没有人是天生掌握了一切的,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断地去看优秀的作品,除了看,还需要有批判性的思维:为什么他会这样拍?为什么大家会喜欢这样的构图与拍摄方式?这样的拍摄方式真的是最好的选择吗?我还能挑战它吗?这是我个人迭代进步的方法,不断的分析、总结、沉淀知识,本质上你的对手只有你自己。” 林嘉澍则补充说,“对于创作一部好的影片最重要的,不只是镜头背后的脑袋,还有整个团队。”
分享文章